业务动态 > 碳中和 >
昆明低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启动碳盘查 摸清碳家底 发掘降碳先锋
2025-01-16 ·昆明低碳

按照昆明市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昆明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为全面掌握昆明市及各县(市)区符合碳资产开发项目的资源分布情况,筹划建设全市碳资源池,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方案制定、昆明低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地调研落实,正式启动“昆明碳中和中心”建设和昆明市碳资产资源摸底工作。

2024年3—4月,在市发展改革委的带领下,昆明低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碳盘查专业机构成立碳资产资源盘查队伍,分5个小组赴昆明市14个县(市)区及等5个开发(度假)区(含磨憨磨丁经合区),实地调研并搜集碳资产资源及减排量评估相关资料,通过与各地区发展改革、林业草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社会事务等部门深入交流,并实地走访各产业园区及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重点控排企业,全面掌握、评估全市可开发的碳资产资源数量及减排量,研究昆明市林草、湿地、土壤等地方性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进一步评估全市可开发的碳资产资源数量及减排量

image.png

其中,第三盘查小组陆续前往官渡区、呈贡区、滇中新区、晋宁区等辖区, 深入各辖区发改、工信、林草、生态、自规、农业、事务等行政部门以及各产业园区、控排企业,通过全面调研和互相交流,盘查小组发掘了昆明范围内率先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与成果转化应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引领带动型企业—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百威(昆明)啤酒有限公司。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在碳管理方面的探索和经验,随着昆明市低碳中心建设推广,将成为节能降碳成果展示和企业互鉴的平台,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园区竞争优势,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image.png

一、民航绿色标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机场集团位于滇中新区,迁建之初即按照民航局“节约型、环保型、科技型、人性化”的要求开展绿色示范机场设计建造,成为国内首个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的航站楼项目。鉴于机场类型的碳排放95%源自电力消耗,机场集团多种途径落实节能、减排、降耗的双碳目标。一是自2018年起通过“云南机场能源管理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动态监测和指挥核算能源消耗“管控网”;二是陆续实施机场照明节能改造、排水管网改造、屋顶光伏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节能工程,实现智能照明系统、水资源循环系统、清洁能源替换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系统集成,成功入选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单位;三是2022年起进入上海环交所电力交易,实现100%可溯源清洁能源;四是获得中国民航局首批三星级“双碳机场”评价认证,积极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低碳减排的民航机场;五是节能降碳成果与绩效考核相挂钩,注重“单位旅客能耗”、“单位旅客碳排放量”等绩效考评指标,激发员工降碳意识。2024年度,机场集团计划继续巩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果,加快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冲击创建四星级“双碳机场”、完善机场碳排放管理体系认证,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民航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的标杆。

image.png

二、制造业低碳转型先锋—百威(昆明)啤酒有限公司

昆明百威位于晋宁产业园区宝峰基地,是百威集团耗资8.9亿元在昆投建的节能环保型绿色啤酒酿造基地,受2021年武汉“碳中和工厂”、2022年锦州“碳中和工厂”成功升级的正面影响,昆明百威采取多种减碳措施降低生产、包装、物流等环节自然能耗,着力打造西南区域“碳中和工厂”。一是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和清洁电力交易,实现100%可再生电力酿造;二是与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签订《综合能源“零碳工厂”项目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碳捕集”和“绿色蒸汽”项目;三是因地制宜联合上下游协同降碳,产业园区内同时存在着二氧化碳制造企业—昆明百威、以及二氧化碳需求企业—云天化花卉基地,借助华润燃气特殊气体运营资质与经验,在昆明百威工厂发酵区域投建大型“气囊”设备,将过剩二氧化碳捕集、储存、输送至云天化花卉种植基地,每年可将1500吨二氧化碳用于增施二氧化碳气肥,花卉成熟期亦可合作开发玫瑰花啤酒等地域特色产品;四是建设能源控制中心,对啤酒生产工序、工艺、效率进行数字化管控,有效降低电热能耗;五是计划新建生物质锅炉辅以太阳能加热源,有效替代传统燃煤锅炉,大大降低供热部分的碳排放;六是使用可回收包装及可循环材料,昆明百威玻璃瓶包装回收利用比例已超70%。

image.png

此次碳资产盘查工作将以机场集团、昆明百威等节能降碳先行企业为代表,以“双碳”目标为牵引,通过持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创新,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将云南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制造、低碳服务优势的技术、资源和经验,后续昆明碳中和中心建设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示范和互鉴平台,引导企业走节能降碳、降本增效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倍增效应,助力昆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